中国古典诗歌写作在线阅读
会员

中国古典诗歌写作

经本植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6.4万字

更新时间:2020-12-04 18:22:56 最新章节:后记二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本书主要论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和古体诗的写作理论和写作技巧,以供习作、鉴赏和研究古典诗歌者参考。
上架时间:2014-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经本植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引发了乡村的巨大震荡,乡村变革随即面临一系列难题,而中国的脊梁人物——乡村建设的先贤梁漱溟、费孝通和卢作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都自觉地投身这一历史巨变的过程。他们带着“中国向何处去”的总论题,积极地探索中国乡村的出路。在这一脉络中,赵树理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位置。本书要讨论的是,虽然赵树理的声名主要来自他的文学成就,但作为中国乡村问题持久的关注者、参与者,其同样具
    高明文学13.1万字
  • 会员
    在梳理刘震云创作过程的基础上,本书概括了刘震云小说中的七个关键词:权力、伦理、历史、故乡、宗教、人性、存在。这七个关键词在他小说中的出现,有着创作上的先后顺序和内在逻辑,体现了刘震云对中国现实的深入思考。本书对刘震云小说的整体性研究,有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家思想演化过程。
    冯庆华文学24.3万字
  • 会员
    在古代文明世界,中屆、希腊和印度各自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诗学,成为世界文学理论的三大源头。印度梵语诗学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资源十分丰富。本书汇集了十种梵语诗学名著,其中包括梵语戏剧学著作《舞论》、《十色》和《舞论注》/梵语诗学著作《诗庄严论》、《诗镜》、《韵光》、《诗探》、《曲语生命论》、《诗光》和《文镜》,均为了解和研究印度古代诗学的必读经典。
    黄宝生编译文学73.2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包括三大模块:一者为成因研究,揭橥朱熹佛禅因缘生成的历史语境及其佛禅思想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二者为表现研究,分别检讨朱熹文学思想、诗文创作、语录体散文与佛禅各个层面千丝万缕的联系;三者比较与影响研究,纵向比较与横向联系交叉并行贯穿于朱熹文学与佛禅种种关系的探讨中,力图以之深刻揭示朱熹文学与佛禅之关系的独特性及宋佛禅流变在文人心理的投射与影响。
    邱蔚华文学25.9万字
  • 会员
    本书尝试摆脱“西游学”领域一直以来“以百回本为本位”的思维定势,将目光从百回本小说上拉回,并进一步将研究对象由“小说”还原为“故事”,在跨文本视阈内,以“西游故事”的演化、传播过程为线索,将小说、戏曲、说唱三种文本系统置于同一平面进行考察,研究它们在重述、再现故事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与个性特征。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为历史描述,通过对“发轫期”、“聚合期”、“定型期”、“赓续期”等演化阶段的宏观把
    赵毓龙文学29.9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文学中的城市”为主题,展开“十七年”(1949—1966)文学的城市表述研究。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考察“社会主义文学”与“城市”这个资本主义“场域”之间冲突、顺应、分野的意识形态聚合过程,进而探求一种“社会主义城市”的文学表述。尽管在这种表述背后,暗藏着“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性和内在焦虑,却是从中分析中国社会主义遗产和教训的绝佳视角。
    徐刚文学17.2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史》系统梳理了从新中国成立到2016年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的发展情况。书稿按“史”的顺序,提炼出“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建设与深化、困境与复兴的线索,深入分析了“文艺批评与文艺意识形态建设”“科学方法论在文学领域的历险”“文学是人学”等具有标识性、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并做出客观评价。
    高建平等文学20.9万字
  • 会员
    中国诗学的缘事理论研究包括范畴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三个部分。缘事理论的基本范畴是“事”,基本概念是“缘事”。从缘事的角度看,诗歌就是源于事感、形于事象、成于事境的。缘事理论研究主要探讨诗与事的发生、创作、流变、审美及批评等一系列诗学问题,继而形成了缘事发生论、缘事发展论、缘事创作论、缘事诗体论、缘事诗法论和缘事诗评论的体系结构。应用研究主要通过个案分析将缘事理论应用于当下的诗歌创作与批评、诗学
    殷学明文学25.1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原型意象为逻辑起点,建构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叙事性理论体系,并以此阐释满都麦、南永前、张泽忠和阿库乌雾四位作家和诗人的文本,不仅概括了多民族作家创作的经验,而且衍入地域文化阐释和文化人格建构的义域,指涉中国古典文论与文艺学、叙述学及文艺心理学的融通和互渗,从本土化的意义上尝试中西文化的结合。本书的理论价值:(一)描述了从本体到主体、到客体对象乃至文化文本的哲学进程;(二)解构了张扬矛盾冲突、
    马明奎文学38.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