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越地城池与文化研究
更新时间:2019-09-06 16:50:22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系《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特色栏目“越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之一,越文化之中心区城绍兴古城,自春秋越国越王勾践七年(公元前490)开始筑城建都,距今已有近2500多年建城史,2500多年来城址不变、赓续相继。秦汉以后,相继成为山阴、会稽县治,会稽郡、越州、绍兴府(路)治和东扬州、浙东观察使、两浙东路治所,是一座始终以行政中心功能为主的传统城市。从城市地理环境、人口数量、用地规模、功能布局到城市肌理诸多方面,按照城市自身规律发展,保持了非常明显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越地城池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1982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越地城池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不断累积、丰富、深化了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历史记忆,推动着城市文明的进步和深入,在中国城市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本栏目多年来一直关注于越地城池和地理文化的研究趋势发展,配合绍兴建城史的研究,组织刊发了一系列相关的论文,集腋成裘,编成此辑奉献给读者。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狐仙到底是正是邪?为何它既能带来财富与好运,又能引发灾难与恐惧?时隔13年再版的中国民俗奇书,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揭示了“狐仙崇拜”文化背后隐藏的民众诉求:清代文人笔记中,男狐常常化身英俊的“胡郎”专门魅惑世家小姐,结局总是被棒打鸳鸯,仿佛一场寒门士子想要入赘豪门的逆袭梦;一位女子在婚礼前夜突然被狐精附身,借狐精之口勇敢地拒绝包办婚姻,上演一场超时空的古代版女性“自由宣言”;而在明清乡野,狐仙附身文化17.1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为三部分,“节气研究”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海外传播,二十四节气歌谣谚语的流变及其与农业民俗的关系,二十四节气的现代保护等内容;“农具研究”主要包括民具学的发展研究,通过实例研究农具与农民、与民俗的关系等;“乡土景观研究”主要包括日本乡土景观研究方法及对中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借鉴意义,太湖东部平原“浜村相依”、哈尼族梯田文化、兴化垛田等方面的实例研究。文化25.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