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社会分层:变迁与比较在线阅读
会员

中俄社会分层:变迁与比较

李培林 (俄)戈尔什科夫等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社会学20.4万字

更新时间:2019-07-08 17:33:00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重点对中俄社会分层及其变迁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分别收录了中俄著名学者关于社会分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企业和企业家、中产阶级、收入不平等、教育不平等、消费、阶级形成和阶级意识九个方面的论文。相关论文用翔实的数据、丰富的资料、深入的文献探究了中俄两国在社会分层方面表现出的特点及共性,反映出的问题及其共同及差异的原因,以及给予对方的经验与启示。
上架时间:2016-08-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过去,日本凡有狐狸栖居的地方,必然流传着许多“狐狸骗人”的故事。除了狐狸,偶尔也会出现狸猫、貉、黄鼠狼等戏弄人的逸话。然而以1965年为界,此类故事突然在全国上下销声匿迹了。这是为什么呢?当然很多人会问:“人被狐狸骗的故事都是真的吗?”而我的回答是,这些故事是否属实并不重要,唯有探寻“人为何不再被狐狸骗了”,才能得知更多真相。日本人会被狐狸骗的时代究竟是什么样的?那时的人拥有怎样的精神世界,又是如
    (日)内山节社科5.9万字
  • 会员
    《家庭与性别评论》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集刊之一,展示了海内外围绕家庭与性别领域相关专题的多样化视角和最新成果。本期以近年来家庭性别领域讨论较为热烈的亲职与育儿为主题,展现了有关母职变迁、女性作为母亲的体验、儿童教养方式及抚育的社会支持变迁等不同切面,收录的文章涉及家长主义的盛行与母职再造、母职的经纪人化、菲佣母亲的信息沟通技术、在线母职书写、杂志中的亲职话语、集体化下的童年等多个研究内容。
    施芸卿主编社科26.4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创新在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理论缘起出发,以创新管理研究中的女性主义视野这一微观机制入手,对女性创新者及其面临的刻板印象情景进行剖析,用“可行”来衡量和提升女性创新者的能力;随后,将性别维度引入创新管理范式,引入“性别化创新”并回应了当下国际上广泛重视的性别化创新领域的发展问题,有助于拓展当前性别议题在创新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并为创新管理的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角、价值和启示。
    吴欣桐 陈劲社科12.2万字
  • 会员
    本书围绕法国理论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重要概念“习性”,对其实践理论做了微观剖析。本书梳理了布氏“习性”概念中“结构化结构”和“结构性结构”的继承与创新,从心智、身体两个角度切入“习性”概念,指出习性与社会的结构性同源特点,总结习性作为心智系统的运作方式。通过讨论习性以身体各形态所承载的社会结构的外化,分析了现存社会中区隔的现实,并结合习性与场域、象征资本的关系,论证习性在布氏实践逻辑中的重要性,从
    李楠社科15.9万字
  • 会员
    《社会学刊》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刊登国内外社会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研究述评、新书书评等。本书是第2期,其中专题研究部分基于上海社会研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针对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社区老龄化、社区意识、城市地区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以及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等问题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译介部分则介绍了目前社会学对城市社区研究的相关理解,或者是提出了一种针对社区问题的网络分析方
    刘欣主编社科14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问题,涵盖社会转型中治理模式、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转变等方面。本书以社会治理为视角,以法治为核心,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围绕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从实践探索、理论研究与决策参考三个方面,聚焦社会矛盾化解与管理模式创新,总结地方治理经验,荟萃理论前沿成果,为解决国家治理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脉诊断、建言献策。
    孔祥勇主编社科21.2万字
  • 会员
    中国女性解放与民族国家建构、左翼革命的关系构成了现代以来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焦点问题之一。本书以1898—1949年为历史跨度,以中国现代革命女作家的创作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现代女性革命话语的变化历程,从宏观把握和个案分析并重的角度论述“性别政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时空而呈现的不同表征与特点,尝试对其中蕴含独特“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经验和历史遗产价值加以探讨。从“性别”维度打开讨论左翼实践的新空间,
    杨晶社科19.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历史主义研究方式为分析进路,以个体为核心概念,以人的生存境况为分析视角,围绕着个人生活与道德政治进行研究和探讨。书中集中讨论了政治自由、公共生活与世界主义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结。换句话说,本书并非是在抽象的意义上阐释普遍性的“公共生活”,而是坚持认为,人类正处于全球风险之中,国家的疆界在慢慢消解,自我与他者的隔阂也在消除,人类已经变成了同一个命运共同体。
    杨君社科20.3万字
  • 会员
    中国政府创建社会服务的构想大致始于2010年,但当时社会服务的碎片化特征明显,远不能适应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的目标和要求。2018年底,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为社会服务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本书把社会服务的发展与公共政策分析相结合,将社会服务制度框架设立为基本社会服务制度设置、行政制度设置、供给制度设置和监督检查制度设置四大板块,从公共政策与公共治理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如何创设社会服务制度。
    李兵社科10.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