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序
前言 当代文学报刊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第1章 《文艺生活》(1950.1—1950.6)
《文艺生活》的复刊、新生与停刊
第2章 《小说》月刊(1948.7—1952.1)
《小说》月刊的复刊、停刊及其他
第3章 《天津日报》“文艺周刊”(1949.3—)
“老解放区文艺”的新风格——兼议布衣孙犁的办刊之道
第4章 《文艺报》(1949.10—1966.5)
“有力”人物的“争夺战”——《文艺报》人事纠葛及编辑理念之演变
“新英雄人物讨论”的前前后后——《文艺报》与当代文学“竞争的信息”
“新的人民的文艺”意味着什么?——《文艺报》与当代文学的形成
第5章 《大众诗歌》(1950.1—1950.12)
同人刊物的大众化转换——从《诗号角》到《大众诗歌》
第6章 《说说唱唱》(1950.1—1955.3)
赵树理与《说说唱唱》杂志的始终——兼谈旧文艺现代化的途径与可能
王亚平与《说说唱唱》的改版及停刊
第7章 《文艺》月刊(1950.1—1951.12)
“列宁的文艺原则”是否可以“坚持”?——南京《文艺》月刊的创刊与停刊
第8章 《光明日报》“文学评论”双周刊(1950.2—1951.11)
“新现实主义”和文艺界的“华东系统”——1950—1951年间的《光明日报》“文学评论”双周刊
“文学评论”双周刊与《文艺报》的是是非非
第9章 《新观察》(1950.7—1960.7)
一份杂志和一种文体——《新观察》与“杂文的复活”
第10章 《文艺月报》(1953.1—1959.10)
胡风派与《文艺月报》的始终
《文艺月报》的内部问题及其停刊
第11章 《文艺学习》(1954.3—1957.12)
塑造“人民”的可能与限度——论《文艺学习》与当代文学读者的复杂关系
第12章 《光明日报》“文艺生活”周刊(1954.4—1957.4)
召唤知识分子的文学空间——“文艺生活”周刊与当代文学的版图重构
重建文学批评的美学分析
“文艺生活”周刊的新诗、旧诗论辩
第13章 《文汇报》“笔会”副刊(1956.10.1—)
“盛世遗民”与文人文章
文学的“对台戏”如何开唱?——论《文汇报》“笔会”副刊的文艺批评
“笔会”副刊的“杂文复兴”论争
第14章 《诗刊》(1957.1—1964.12)
臧克家与《诗刊》的“同人刊物”问题
《诗刊》与新诗“传统”的重塑
第15章 《星星》(1957.1—1960.10)
“《星星》诗案”与《星星》诗刊
从“诗歌下放”到“新诗的道路”——《星星》诗刊1958—1959年的新诗大辩论
第16章 《收获》(1957.7—1960.10,1964.1—1966.5)
“同人刊物”是怎样生存的——论《收获》杂志之于当代文学的启示价值
第17章 《朝霞》(1974.1—1976.9)
《朝霞》与上海市委写作组关系考
怎样克服“无产阶级文艺”的焦虑?——《朝霞》杂志与社会主义文学的危机应对
结论 文学报刊与当代文学之关系
当代文学报刊的“四重面孔”
报刊体制与当代文学的发生及展开
参考文献
后记
注释
更新时间:2023-04-21 20: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