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页
前言
导论 互联网时代的知愚识智
一 读写与知识
二 互联网时代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三 互联网时代的愚蠢与智慧
上篇 阅读·知识·学问
第1章 与时俱进的书籍和读写
一 书籍的“去优雅”和“去神圣”
二 现代世界的读写
三 互联网时代的微贱写作
第2章 学习阅读由浅入深
一 纸上阅读与屏幕阅读
二 深度阅读离不开书籍
三 阅读的五个进阶
四 深浅有别的阅读
第3章 亦药亦毒的阅读
一 口语文化和书写文化
二 网络公共厕所和阴沟里的卢梭
三 网络时代的阅读“毒害”
第4章 共同联网和个人知识
一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
二 知识能“下载”吗
三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学习
第5章 数码时代的大学知识
一 书籍印刷和大学知识体制
二 数码时代的网上知识产品
三 数码时代的大学危机
四 知识的新旧交替和交融
第6章 网络上的知识与说理
一 区分网上的知识来源
二 网络知识不是书籍知识的数码化
三 网上百科的非原创性知识
四 网络上有争议的知识
第7章 “学问”因何贬值
一 什么是“学问”
二 互联网的“功利阅读”
三 互联网的“信息太多”
四 学问因何而有价值
第8章 从鹅毛笔到键盘鼠标的学问技艺
一 古代的学问技艺
二 学问技艺的演化
三 笔记与记忆
四 记忆与写作
第9章 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
一 知识信息处理与百科全书
二 百科全书可疑的“立场中立”
三 启蒙和不自由的百科全书
四 互联网时代的维基百科
下篇 真实·自由·认知平等
第10章 真实为何依然重要
一 真实是怎样的“自明之理”
二 作为道德伦理和政治价值观的真实
三 互联网时代更需要真实
第11章 知情公民和公民陪审
一 互联网上的信息和知识
二 知识信息与理解力
三 网络“知情公民”的认知缺陷
四 公民不及格
五 网络时代的美国陪审团
第12章 读写教育与人的启蒙
一 互联网阅读使大脑浅薄弱智吗
二 网络阅读争论的五个方面
三 从读写教育到人文启蒙教育
第13章 情绪联网时代的犬儒主义
一 互联网时代的犬儒主义
二 犬儒主义的“情感智力”
三 犬儒主义的“自欺”和道德缺失
第14章 数码技术改变了交谈和情感智力吗?
一 私人交谈的公共生态环境
二 面对面交谈
三 同理心和同情
四 机器时代的情感智力教育
第15章 历史文化转型时期的隐喻
一 隐喻是一种怎样的语言认知
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和“花朵”
三 启蒙运动想象的“黑暗”和“光亮”
四 “机器”时代的隐喻
五 人与机器:谁是谁的隐喻
第16章 隐喻之惑:“人造人”还是“人造奴”?
一 数码时代的机器人和机器奴
二 恶托邦的兽人与兽民
三 “人造人”会毁灭人类吗
四 保护机器人与保护人类
第17章 数码时代的交谈技艺和末日焦虑
一 谁害怕智能机器人毁灭人类
二 与智能机器人“畅谈人生”
三 后奇点时代的物种、政治和对抗
第18章 机器智能测试告诉我们什么?
一 通俗科幻作品中的图灵测试
二 图灵测试的两种模式
三 测试机器还是测试人
第19章 互联网的真实、自由和认知平等
一 新型社会传媒与虚假信息
二 共同认知规则的公共价值
三 互联网时代的批判性思维
四 互联网的认知平等原则
更新时间:2020-10-23 1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