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拓展和深化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现代中国文学理念的多重缘起
以大文学观重开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的新局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创新的点、线、面、体
晚清小说的“现代”辨析——兼议“现代文学的起点在晚清”一说
文学史、文学教育与文学读本
论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话语的历史变迁和重新建构
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范式的若干问题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对象问题
关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新思考
残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编年史》的理论与实践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几个问题
文学史撰中的著作型与教材型谱系与传统——以现代中国文学史写作为例证
学科调整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问题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内涵及入史策略
市民大众文学——“乡民市民化”形象启蒙教科书
通俗文学入史与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思考
“民国文学”与“民国机制”三个追问
论民国时期的文论建设
“民国文学史(1912—1949)”的概念辨析与理论整合——兼谈旧体诗文怎样入史
民国佛教文学对现代中国文学史重构的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的副文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的可能及意义
“民族文学”[1]的价值叙述与可能——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考察对象
现代中国文学“民间”话语的考量与反思
文学的流转——台湾视野下的香港文学
港台文学史叙述中的现代性问题
日据时期台湾文人的国民性论述暨其意义
越界与整合: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
“中国制造”:董启章与文学史
欧洲学者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史
百年文学史的东亚一体化——构建21世纪文学史编写新蓝图
当代中国文学史在法国的书写——以林曼叔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为中心
民族国家想象与文学史书写——以藤井省三著《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为中心
哈佛版《新美国文学史》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史观及其反思
继承 研讨 超越——纪念刘绶松教授诞辰百周年
刘绶松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建设的贡献
关于文学历史人物的“两极评价”问题——以郭沫若为例
文学史著关于胡适新诗首创问题的叙述嬗变
“呐喊鲁迅”与《铁屋中的呐喊》——兼及李欧梵与王瑶、唐弢之比较
反腐败小说得失及文学史定位——关于金介甫新著的评述与对话
“样板戏”再评价
现代、古典、通俗?——关于把京剧写入中国现代文学史几点思考
重构文学史的多维对话——论坛分组研讨综述
后记
更新时间:2019-08-30 19:03:40